即便功成名就,人生也难免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。央视舞台上光鲜亮丽的主持人们,在谈及父母时展现的脆弱与伤痛,恰恰揭示了这一人生真相。
撒贝宁的故事始于2019年那个喜忧参半的时刻。当他的双胞胎降临人世,那份初为人父的喜悦本能地驱使他想要与母亲分享。手机屏幕上1"妈,你当奶奶了1"的文字已经编辑完成,却在发送前戛然而止——母亲六年前就已离世的残酷现实突然击中了他。在《今日说法》录制现场接到母亲病危电话的场景历历在目,当他匆忙赶到医院,面对的只有冰冷的病房。后来在节目中翻阅与母亲的聊天记录时,那些1"今晚不回家1"1"寄点酱菜1"的简短对话,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。
康辉的伤痛凝结在一件灰色毛衣上。2018年,正在外地执行采访任务的他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,即便立即启程,仍未能见到最后一面。在返程的航班上,他写下的祭文后来被收录在《平均分》中,字里行间都是无法填补的遗憾。2023年《朗读者》节目中,他展示的那张拼接的母子合影,道尽了因工作忙碌而疏于陪伴的愧疚。更令他痛心的是,选择丁克的决定让父母抱孙的愿望永远落空,这份未了的心愿成为心中永远的结。
展开剩余50%朱迅的遗憾定格在泰山之巅。2010年,病榻上的父亲表达想回老房子看看的愿望,却因担心病情恶化而未能实现。三天后父亲的离世,让这个未完成的心愿成为永远的痛。2023年母亲去世后,她在泰山顶彻夜独坐,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执念:父母渴望的从来不是物质条件,而是子女的陪伴。在《你好生活》中谈及此事时,她泪流满面地表示,若能预知父亲走得如此突然,一定会满足他最后的心愿。
这些公众人物正以各自的方式与遗憾和解。撒贝宁开始定期回家陪伴父亲,用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及时尽孝;康辉将母亲的毛衣珍藏,在工作中寻找与母亲的精神联结;朱迅则继承父亲遗志,继续讲述父亲未完成的故事。他们的经历提醒我们:事业的成功无法换回与父母相处的时光,功成名就也填补不了亲情中的缺憾。人生最大的幸福,莫过于回家时还能听到父母的应答。珍惜当下,莫让1"以后1"成为永远的遗憾。
发布于:福建省恒瑞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